五星级酒店“摆地摊”现象是当前消费环境与行业转型的产物,其持续性需综合多重因素分析。结合行业现状和趋势,这种模式可能经历几个阶段。
短期内(1-2年内),这种模式可能会持续增长。高性价比的星级餐饮满足了大众对品质与实惠的双重需求。例如,在郑州,38元/斤的小龙虾、15元/份凉菜等亲民价格,加上“五星级卫生保障”的信任背书,短期内仍将吸引尝鲜与刚需人群。多地酒店日均2万-3万的营业额也验证了市场接受度。此外,受“禁酒令”影响,商务宴请锐减,部分酒店收入下滑20%以上,叠加结婚登记量下降20.5%导致的婚宴萎缩,酒店需要通过摊贩业务维持现金流。武汉丹枫白露酒店明确表示,这类转型在经营压力缓解前难以终止。同时,多地政府推动外摆经济,如绍兴《商业外摆指南》鼓励“应摆尽摆”,为酒店提供合法运营空间,降低了政策风险。
中期(2-3年),这种模式将面临分化调整。成本压力是一个主要挑战,人工与食材成本占比高达41%,低价策略若无法覆盖成本,将难以为继。全国超过70家星级酒店加入摆摊,产品趋同(卤味、小龙虾占比超80%),新鲜感消退后客流量可能下滑。石家庄部分摊位已出现“排队减少”现象。长期低价可能削弱高端形象,导致核心客群流失。如上海宝格丽酒店客房价跌至2000元/晚仍无人接盘,反映消费者对“高端定位”的信任危机。此外,酒店供应链优势挤压街边摊生存空间,可能导致监管干预或舆论反弹,增加合规成本。
长期(3年以上),这种模式将进入转型或退潮期。能够创新模式的酒店会胜出,如闭环生态构建,扫码购餐累积积分兑换客房服务,实现“地摊引流-店内消费”转化。天津丽思卡尔顿推出58元和牛汉堡车,常州文璞酒店保留高价堂食的同时卖平价榴莲酥,形成差异化矩阵。而单纯依赖价格补贴、缺乏技术赋能或场景创新的酒店,可能因利润萎缩退出市场。
生命周期预测的关键依赖条件包括短期的政策支持、消费降级持续、酒店现金流压力;中期的成本控制、产品创新、品牌平衡能力;长期的生态闭环建设、数字化转型成效。未来3-5年,外摆经济或成为星级酒店标配业态,但形态会从“地摊”进化为“精品快闪店”“社区中央厨房”等更可持续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