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春秋假”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地方上也开始陆续探索实施春秋假。8月,佛山印发通知,将在2025~2026学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春秋假试点。具体安排为2025~2026学年秋假在11月12日至14日,共三天;春假则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两天,具体时间待国务院公布2026年节假日放假安排后确定。
2025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江苏省中小学生将迎来多项教育政策新变化。《关于印发江苏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将“五一”前3个工作日、“国庆”前3个工作日分别设置为中小学春假和秋假。
成都市教育局近期回应称,支持学校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学段特点和研学活动等实际,通过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探索实行春秋假,并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校内托管服务。
此前,杭州、恩施等部分城市已经有一些探索。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中小学设立春秋假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多一些休息时间,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同时,设立春秋假可以与家长的带薪休假联动起来,可能会安排外出旅游等,进而拉动消费。各地的春秋假时间可以适当错开,这样也有利于错峰出行。由于各地气候条件差异较大,设置春秋假也应该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