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14年的浴血奋战,成为史诗、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民族记忆。为此,将推出一系列特别策划,其中包括“战地寻踪”特别报道。
这组报道涵盖了全市多处抗战文物的认定盘点,民间志愿者为寻找“铁证”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以及对红色抗战主题片区的生动介绍和对抗战文物意义的深度解析。所有这些都深刻说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已成为我们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奋进的鲜明记忆和不竭动力。
近十年来,在文物部门与文保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地区新增多处抗战时期的不可移动文物,让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遗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在历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北京的抗战时期“文物拼图”逐渐变得更加清晰与完整。
记者近日实地走访,探寻了这些新增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一段段尘封已久的抗战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例如,丰台区程庄路东侧的一座圆柱形碉堡在2016年被认定为普查登记文物,定名为“程庄路碉堡”。这座建筑由砖块垒砌,上下二层分布有射击孔,据《北京抗战遗存》一书记载,这是侵华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修建的军用物资储备及调运场所的一部分。文物部门调查发现,程庄路碉堡下层为日军修造,上层为中国军队后期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