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阿拉套山中哈边境线旁,日头晒得戈壁石发烫,几缕微风卷着热浪掠过,却吹不散空气里蒸腾的暑气。“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车停在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护边员中队的执勤房前。阳光下,执勤房泛着银灰色的光,这里就是王树琴和护边员们的“家”。
“记者们来啦!快进屋歇会儿。”话音未落,一个身影从房里迎出来,这是59岁的王树琴。她额角的汗顺着晒成小麦色的皮肤滑落,眼角的皱纹笑起来像阿拉套山的褶皱。身边是58岁的郭建云,头发用一根头绳松松挽着,面对记者略显羞涩。“快坐快坐,我们这儿简陋,别嫌弃。”郭建云的手看着有些粗糙。
这个护边员中队成员80%是女性,她们中最大的61岁,最小的37岁。“2018年10月1日,我成为了护边员。”“比起在家洗衣做饭带孙女我更喜欢在这里。”“说不苦有点假,但抵不住我干得高兴呀!”……王树琴和郭建云同记者聊着。她俩是这个护边员中队里资历较长的,每日要巡线3次,每次往返步行3公里。
“每天走这么多膝盖不疼吗?”“刚开始疼,现在习惯了,身体都硬朗了。”王树琴摸着膝盖笑着说,瘦了穿衣服都变好看了。她们每日巡线的途中有一段231级台阶的木栈道,意味着她们每天要爬693级台阶,相当于30余层的高楼。
“可以体验一下你们的‘上班路’吗?”“可以,现在条件好了,很多路段都是柏油路,但还是要小心,有草蛇。”王树琴抄起腰间的对讲机,郭建云顺手拿起墙角的望远镜,带着记者开始“上班”,“就这一小段还是石子路,以前还不平,现在都被我们走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