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 21670—2025),其中包含对争议不断的动能回收系统的改进。新规定明确指出,在默认工作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刹停。这意味着在默认状态下,完成刹停车辆的动作必须要有制动踏板的参与,相当于禁止了默认工况下的单踏板模式。
实际上,工信部早在去年就公开征求过该标准的意见,但当时文件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此次新国标的出台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对该标准进行修订更新,大部分标准将从2026年1月1日开始实施,而关于“单踏板模式”的相关标准将在2027年1月1日实施。
尽管单踏板模式还有近两年的缓冲期,但车企们大概率今年就会做出相应调整以提前满足新国家标准。新国标对电力再生系统提出了详细要求,分为A型和B型。A型电力再生式制动不属于行车制动系,只能通过松开加速踏板或在空挡位置启动;B型电力再生式制动属于行车制动系,需通过制动踏板启动。单踏板模式本质上就是动能回收,有力度更大的选项,可以在不踩刹车踏板的情况下直接将汽车刹停。
新规定并未完全禁止单踏板模式,而是对其在默认工况下进行了限制。用户仍可以选择设置强动能回收模式,让车辆在松开油门踏板后自动减速直至刹停。此外,当用户自行调整默认工作状态时,车内应持续提示驾驶员。
单踏板模式的争议由来已久,其优缺点明显。动能回收可以提高续航里程并延长机械制动组件寿命,但也改变了传统的驾驶逻辑,增加了安全风险。特斯拉虽然因单踏板模式而备受关注,但这种模式并非其首创。早在2013年的第一代宝马i3上就已经出现了类似功能。特斯拉因频繁的事故成为众矢之的,2024年的用户调研显示,32%的车主在紧急情况下曾误将加速踏板当作制动踏板使用,其中15%的人因此出现事故。清华大学汽车安全实验室模拟测试也表明,长期使用单踏板模式的驾驶员在突发状况下踩下制动踏板的反应时间平均延长0.3秒。
新国标还规定,当再生制动系统的减速度大于1.3m/s²时,车辆必须点亮制动灯,以提醒后方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从而减少追尾等交通事故的风险。此外,新规定还将ABS(车轮防抱死系统)首次纳入乘用车强制安装范畴,要求所有新申请认证的车型必须配备该系统。随着这些安全措施的实施,未来道路上的行车安全将得到进一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