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小米汽车经历了从备受追捧到谨慎行事的转变。年初,小米设定了年销售35万辆的目标,SU7订单不断,SU7 Ultra一车难求,许多人认为这个目标相对保守。然而,中国车市变幻莫测,即便是丰田、大众这样的巨头也曾遭受重击。
回顾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车企不仅学会了如何打造迎合消费者口味的新车,还对市场波动保持高度警惕。对于初次造车的小米来说,同样需要面对这种挑战。无论过去一个月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是从小米SU7到SU7 Ultra,再到即将上市的YU7,每一步都不能有失。
当小米正式发布YU7时,吉利银河M9、东风L8、深蓝S09等多款SUV新车也在同一天发布或上市,竞争压力巨大。202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许多新生车企在黎明前倒下,近十年来新势力造车历经艰辛,只有蔚来、小鹏、理想和零跑存活下来。这表明,任何想在新能源市场脱颖而出的新人都没有捷径可走。
过去一年里,小米作为初创公司享受了市场优待,品牌拥趸的热情让小米汽车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车企之一。尽管如此,中国车市复杂多变,没有人能永远处于巅峰。在20~30万的新能源SUV市场,今年的竞争异常激烈。理想、问界等品牌延续原有策略,传统车企则推出大量性价比高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