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江苏常熟一家钢铁企业的法务部门收到一条举报短信,内容直指企业检验科的员工冷某行为猖狂,声称其每年能赚取一两百万。这家企业运输炼钢原材料的货船载重量约1000吨,有人在检验环节动手脚,使5吨焦炭或煤炭“蒸发”,这种情况持续了近两年才被发现。
举报人称冷某有不符合实际收入的消费水平,年薪不到十万的工人却出手阔绰。法务人员对此感到困惑,举报人只留下了一串电话号码。这条举报短信引起了重视,因为同一时期高炉产量确实出现了问题。该企业是一家特种钢公司,从高炉炼铁到金属深加工产品,是全产业链的。当时高炉生产不稳定,每天铁水产出只有五六千吨,而正常情况下应为1万吨左右。
在收到举报短信之前,企业一直认为是炼铁工艺或设备出了问题,技术人员多次检查但未解决问题。冷某是质检部门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合格检测。表面上看,冷某似乎没有影响高炉产量的能力,但如果他经手的原材料有质量问题,可能会影响生产,最终导致高炉产量不稳定。结合种种异常,企业决定向警方报案。
警方分析,如果高炉产量的异常与冷某有关,问题很可能出在质检部门。他们首先对质检岗位进行了了解,发现含水量是焦炭和煤炭的重要指标。取样员和制样员在检测含水量时,直接影响供应商结算款。冷某正是制样组的一员,主要负责检验原材料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