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小羽最近迷上了刷短视频,一会儿大笑,一会儿紧张地咬指甲。她还开始录屏并反复检查,导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经过医生评估,小羽患上了强迫症。
小羽家住武汉市江岸区,近期她总抱着手机不撒手,甚至在刷视频时录屏,反复查看十多遍。如果中途被打断,她会感到非常焦虑,上学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放学后也不做作业,总是偷偷翻看手机。妈妈担心她对手机上瘾,带她到武汉儿童医院就诊。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刘敏评估发现,小羽不是手机上瘾,而是得了强迫症。
原来,小羽曾不小心点赞了一个成年人谈恋爱的甜蜜镜头,害怕被家长和同学发现,赶紧取消了点赞。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种情况,她开始边刷视频边录屏,之后再反复查看。随着时间推移,她刷视频的时间越来越长,检查次数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她的饮食和睡眠,成绩也大幅下滑。
刘敏解释说,系统算法会根据停留时间和点赞行为推送相似内容,青春期的孩子对这些内容容易产生兴趣,但又怕被家长发现,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一些强迫行为,如录屏后反复检查或过度关注评论和点赞。
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核心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因无法控制的侵入性念头或重复行为感到强烈焦虑,并且通常伴随明显的功能损害。对于孩子的强迫行为,家长不应一味强硬制止,而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关心和安抚,陪伴他们度过“强迫期”。家长可以设置“焦虑瓶”,鼓励孩子写下心里话,全家一起讨论,用事实打消孩子的疑虑。当孩子忍不住进行重复行为时,家长可以设定闹钟,陪孩子做其他事情,逐步延长忍耐时间,帮助减少强迫症的发生。
刘敏建议,青春期的孩子身心敏感,家长应提供适当的青春期科普教育,鼓励孩子遇到问题主动沟通寻求帮助,共同度过这一敏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