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长二F遥二十运载火箭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们开启了一场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55年前同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从“东方红”的星火初燃到“嫦娥”的九天探月,从神舟的“太空摆渡”到天宫的“太空家园”,中国航天用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证明:地心引力无法束缚人类逐梦苍穹的脚步,封锁围堵也阻挡不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征程。
长期以来,个别国家在航天领域对华实施严苛制裁和打压,试图遏制中国发展。但事实证明,封锁非但没有让中国止步,反而倒逼中国以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屡次表达希望租借月壤的愿望时,“沃尔夫条款”的尴尬就显露无遗。这生动地证明了:无论在高科技领域还是经贸领域,“小院高墙”“脱钩断链”都不是保证“美国优先”的法宝,“封锁他国”的铁链短期内似乎可以挡住先进技术外流,长期来看则可能作茧自缚,将自己锁在先进技术和国际合作之外。
中国航天的魅力不仅在于立足自身的技术突破,还在于开放合作的大国胸怀。就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传来两个引人瞩目的消息。一是中方宣布正在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外国航天员加入“神舟出差组”的脚步日益临近。另一个消息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有6个国家的7家机构通过了审查,并与来自5个国家的5家机构签署了《月球样品借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