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农业带,曾经流传着“种豆得金”的致富故事——
美国艾奥瓦州的广袤农田里,农场主种植着数千英亩的大豆。这些大豆在收获后,经过清洗、筛选和包装,被运往密西西比河的港口,装上远洋货轮。经过数周航行,货轮穿越太平洋,最终抵达中国。大豆随后被运往榨油厂加工成大豆油和豆粕。大豆油进入中国的超市和餐馆,成为千家万户烹饪的必备品;豆粕被用作饲料,喂养猪和家禽。
然而,伴随着特朗普政府掀起关税风暴,美国农民再次站在了“全球贸易战”的风口浪尖上:中国买家不愿受关税制约而转向其他市场,美国豆农们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自己田里的大豆变成贬值的“黄金”。
分析指出,越来越多美国农户被关税“回旋镖”击中,美国农业正陷入出口受阻、供应链紊乱的危境。与之相对,面对美方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中国选择加速调整农业贸易格局,推动进口粮源多元化,提高供应链韧性以对冲外部压力。
贸易摩擦下美国农业和农民首当其冲
凯莱布·拉格兰是一名来自美国肯塔基州的农民,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国大豆协会主席。
最近,当特朗普政府所谓的“对等关税”和订单减少、库存积压成为同事之间的主要话题时,凯莱布再次感到了不安。
“作为大豆种植户,我们依赖贸易,美国生产的大豆中足足有50%用于出口,眼下这场贸易战让我们忧心忡忡。”“我们身上还有上次贸易战留下的伤疤。”
哀嚎的不止大豆种植户,美国国内多个行业都怨声载道。美国全国玉米种植业联合会主席肯内特·哈特曼表示,关税政策导致玉米种植户的未来出现很大不确定性。他们担忧收获了数百万吨玉米之后,找不到销售的市场。
农业是美国为数不多出口超过进口的产业。正因如此,每当美国与他国发生贸易摩擦,美国的农业和农民往往首当其冲。根据美国农业部农产品外销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760亿美元。这其中,出口排名前五位的农产品分别是大豆、玉米、牛肉及牛肉制品、坚果、猪肉及猪肉制品。这些农产品都将在关税风暴中受到较大波及。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大豆的主要产区集中在中西部,而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密苏里州在美国牛肉产量中排名前列。同时,得克萨斯州还是美国棉花的主产区。这些地区则主要是特朗普的票仓。
那么,特朗普政府选择牺牲农户与选民的利益,就能换来贸易赤字减少,或者制造业和就业机会回流美国吗?答案是否定的。贸易战和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不可能消解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还会导致美国丢掉重要海外市场,引发失业率上升等问题。
农业是美国经济的基石。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农产品出口除了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还给美国经济带来涟漪效应,带动多个产业运转。根据美国农业部农产品外销局数据,美国每出口1美元的农产品,就会在国内产生2.09美元的经济活动。
除了促进经济生产,农产品出口也是美国就业的关键驱动力。以2022年为例,当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974亿美元,支撑了美国全国125万个工作岗位。其中非农业部门获得了约77.39万个就业岗位,受益最大,另有47.72万个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就业岗位。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16日就发出警告,美国政府已宣布的关税上调幅度远超预期水平,其带来的经济影响同样可能超出预期,美国经济很可能会放缓,失业率或将上升,而随着关税政策逐步生效,通胀也可能上升。
我国供应链韧性及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