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一串的奶皮子糖葫芦到底谁在排队!板栗、烤红薯、糖葫芦被年轻人戏称为“入冬三件套”。前两种摊位前总是热气腾腾,唯独糖葫芦常年在街角显得冷清。今年,糖葫芦终于迎来了流量高峰。
奶皮子是新疆、内蒙古牧民将牛奶熬干后形成的一层乳皮。山楂酸甜,糖衣脆口,糖葫芦一直是北京街头的记忆符号。这两种原本毫不相干的食物在今年冬天意外结合成了“爆款联名”。

奶皮子糖葫芦横空出世,往年几块钱的糖葫芦现在卖到了三四十块。有人称其为糖葫芦天花板,甜中带奶,像初雪落在童年记忆;也有人认为它只是挂着奶皮子的糖球,价格虚高,性价比几乎为零。争议越大,人们的好奇心就越强。大家半信半疑地挤进长队,主要是为了紧跟潮流和参与感。国贸地铁站前,穿冲锋衣的打工人排到脸红;同城平台上,糖葫芦代购生意十分火热。

尽管互联网上关于奶皮子糖葫芦的内容大多发布在北京,但不能简单理解为北京人对糖葫芦的执念。很快,上海、杭州、江西等地也陆续出现了排队购买的现象。这几年其他食品都在研究减糖,而糖葫芦的变化一直不大,只是在桔子、葡萄、山药豆之间来回变换。今年,外表贴上一层奶皮子,再撒上一把炒米后,糖葫芦一跃成为热销款。第一个研究出这种吃法的人已经无从考证,但网上半夜刷到的人都在问怎么才能吃到。

奶皮子糖葫芦是一种符合时代情绪的食物,一种新的传统改良。它的火热不是因为味道多惊艳,而是因为它刚好符合这代人对甜味的喜好。老式的糖葫芦要么酸得打颤,要么甜得硌牙,而这代年轻人的味觉更倾向于温柔平衡的甜。奶皮子带有奶香,有厚度,吃起来有种“慢下来”的口感,给人一种稀缺天然的感觉。它不像传统糖葫芦那样一锤定音,而是“奶香、酸甜、嚼感”的层次结构,这种层次感组成了一种巧妙的“新式怀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