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四只肩负重要科研任务的小白鼠,它们正面向全球征名。这些参与了60天太空育种的“动物航天员”,将带着地球赋予的名字继续书写宇宙生命科学的新篇章。

科研团队揭秘了每只小鼠的独特经历:一只小鼠在轨完成了组织样本采集,成为首只“外科专家”;另一只创造了连续14天太空跑步机锻炼纪录;第三只的基因表现出对宇宙射线的特殊耐受性;最后一只则成功在微重力环境下繁殖后代。它们共同构成了“太空鼠天团”,为人类深空探测提供了珍贵数据。
征名规则充满科学趣味,需要体现航天元素与生命力的结合,避免使用现有航天器名称。活动官网实时更新着各种创意投稿,如“玉兔二号”、“星尘”、“天穗”、“穹宇”等名字已进入候选池。中科院专家特别提醒,好名字应朗朗上口且便于国际科研交流。
这场命名活动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意义。随着中国空间站步入应用发展阶段,这些小鼠及其后代将成为太空生物研究的重要活体样本。你的创意不仅会载入航天史册,还可能出现在未来国际学术论文的署名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