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中国制造正逐步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质量。五年间,中国制造业对全球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30%,正在重塑世界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如今在中国,每天都有超过一百万块科技感十足的屏幕被生产出来,包括折叠屏、曲面屏和伸缩屏。这些屏幕在开合的一瞬间,连接处142个超精密零件同时启动,确保屏幕在20万次开合后依然完好如初。每块屏幕背后隐藏着18000多项专利技术。
从比纸还软的钢到比钻石还硬的“玻璃”,从一次3小时直达太空的“闪送”服务到有望钻透地壳的船只,“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不断突破创新边界。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目前,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线通过200多台机器人自动加工,将一块钢板直接变成一台泵车。过去五年里,这样的灯塔工厂数量增长了6倍,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6000多家绿色工厂也深入纺织、钢铁、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
更强的工厂车间生产出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深圳华强北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在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平均每天吸引了7000名外国游客。五年前,这里销量最多的是元器件和配件等基础产品,如今则变成了无人机和智能手表等高附加值产品,人均消费额也随之翻了一番。
五年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提升了8万亿元,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对全球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