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连续下雨一棵树被压成恐龙形状 自然奇观引市民打卡!济南泺文路与泺源大街交叉口的一处树木景观在网络上悄然走红,多棵白蜡树因自然生长形态从特定角度望去神似恐龙,被市民亲切称为“恐龙树”。记者来到现场一探究竟。
“恐龙树”的最佳观赏点位于其斜前方的路边。每当红绿灯切换间隙,不少路过市民会特意抬头张望。有人一边调整拍摄角度,一边兴奋地招呼同伴共同观赏,原本寻常的街角因此变得热闹起来。
市民王女士表示,她在短视频上看到推荐后特意前来观赏,发现树木轮廓确实像恐龙。她还提到,夜幕降临时灯光映衬下的树木轮廓更像蓄势待发的恐龙,细节生动。
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秦女士坦言,自己每天通勤都会路过此处,但从未留意过树木的形态,直到看到网友分享才发现这份隐藏在街头的趣味,感叹生活中的乐趣需要主动发现。
济南市历下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工作人员回应称,“恐龙树”的形态完全是自然生长的结果,并非刻意打造。白蜡树枝条较软,加之连续多日降雨,树枝吸收水分后重量增加,自然下垂形成了类似“恐龙头”的视觉效果,最终勾勒出酷似恐龙的整体轮廓。随着天气转晴,树枝中的水分会逐渐蒸发,下垂的枝条可能重新上扬,当前的“恐龙形态”或难以长期保持。
对于城市树木修剪的标准,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济南行道树修剪工作始终以保障树木健康生长和道路通行安全为首要目标,依据上级技术指导规范开展。目前暂未在其他区域推广类似“恐龙树”的特色造型,但园林部门计划在公园绿地的绿篱部分进行探索,尝试通过修剪打造多样化造型,为市民带来更丰富的绿化体验。具体实施需结合场地条件、植物生长特性综合评估,目前仍处于规划调研阶段。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学军认为,“恐龙树”的走红是市民主动发现城市之美的结果。他指出,泉城广场周边人流密集、关注度高,加上这一景观触发了市民的情感共鸣,自然形成集群效应,快速放大了影响力。对待这类自然形成的网红景观,应秉持“顺其自然”的态度,让市民感受景观随季节、环境变化的过程,更能引发大家对城市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吴学军建议,相关部门可顺势引导,鼓励更多人成为城市美的发现者与传播者,让这类“非正式绿色空间”为城市注入独特活力,在标准化建设中保留城市的灵动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