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约车“空调大战”频繁成为热点话题,不少乘客在乘坐“一口价”网约车时遇到空调需额外收费的情况。司机们抱怨成本高,而乘客则感到不满。西安、开封等多个城市已出台措施禁止“一口价”,但杭州表示不会一刀切取缔这一模式。
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印发了《关于规范网约车平台经营价格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暂停“一口价”和“特惠价”。在此之前,广东清远、河南开封、江西鹰潭等地也推出了类似政策,禁止平台以“一口价”模式强制司机接单,整治无序低价竞争现象。
网约车“一口价”订单指的是乘客设定目的地后,平台根据预估里程、时长和预期路况给出的固定价格。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认为,“一口价”最初是为了防止司机绕路或乱收费,保障消费者权益。但现在它已成为低价竞争的主要手段。当“一口价”低于正常打车费用时,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更便宜的服务,导致此类订单增多,引起许多司机不满,也降低了服务质量。
顾大松指出,“一口价”仍有其存在的意义,例如保障异地游客的知情权,但它不应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其目的应是让乘客明明白白消费。业内人士认为,“特惠价”和“一口价”不仅伤害司机权益,也动摇了网约车平台的基础。一位网约车平台从业人士表示,为抢占市场份额,头部平台大力推行这些模式,看似促销活动,实则演变为“价格战”。短期内对乘客有利,但长期看将损害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由于平台设定了“每日接够多少单才可拿奖励”等机制,许多司机不得不被动参与。若拒绝此类派单,司机后续拿到的订单量会显著减少。社交媒体上,很多网约车司机抱怨“一口价”模式导致他们多劳不多得——工作时间和订单量增加,收入却停滞不前。该名业内人士透露,这类订单的收入(不含平台奖励)通常仅够覆盖驾驶成本,平台自身几乎赚不到钱,还引发了司机群体的不满,进一步降低了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