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这个名字,如今在网络上已经广为人知。他以捡垃圾和讲故事的方式走红,既不像流浪汉也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他的灰西装别致,但满地翻垃圾的行为又与读书人的姿态不符。这位“上海拾荒者”成为网络红人后,采访不断,争议也随之而来。最近一次采访中,记者提到“提醒年轻人不要学他”,这让他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他的不理解和贬低。
沈巍的争议很大。有人称他是活雷锋,捡垃圾捡出了高尚;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另类,甚至直接告诫年轻人不要效仿。这次采访中的问题让沈巍感到被冒犯,他认为记者不懂行,连他扫哪个垃圾桶都好奇半天,仿佛在审问古墓。沈巍心里有主见,但谁不希望得到理解呢?
换个角度看,沈巍其实活得通透。他嘴上说不在乎别人看法,内心还是渴望肯定。他把捡垃圾当成大事来做,认为自己是在节俭并为社会添一分美好。然而,外界对此并不认同。一些人开玩笑说如果他是自己的母亲,他们就疯了。这种幽默背后是对他行为的否定。老百姓的反应也很有趣,有人点赞,觉得他在捡良心;也有人质疑他是不是精神有问题。随着网络热度上升,主播们蜂拥而至,导致沈巍不得不多次更换基地,从白鹤镇到花桥镇再到坟地,场面颇为戏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