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在9月9日的国务会议上批评了近期在首尔明洞等地发生的反华集会,称此类行为“不是言论自由,而是闹事”。他指示有关部门积极考虑可行的制裁方案,并警告这些集会参与者不要故意侮辱特定国家游客、试图恶化双边关系。李在明指出,如果大吵大闹赶走游客,这无疑是在妨碍经营。他还以个人感受为例说明,如果他在外国被骂是“丑陋的韩国人”,他一定不会再去那个国家旅游,还会提醒别人也不要去。
这不是李在明首次就反华集会发声。早在8月12日,他就指出此类事件会对韩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并批评这些反华集会超越了言论自由的界限,充斥着辱骂与暴力。
自今年6月以来,部分极右翼团体频繁在明洞等地举行反华示威,甚至公开使用歧视性称呼,与周边商铺发生冲突。4月,数百名韩国年轻人在建国大学附近的中国美食街示威游行,手举韩国国旗和反华标语,对中国餐馆的店主和职员高喊侮辱性口号,并与部分中国人发生肢体冲突,导致一名中国人被送进医院。甚至有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在韩居民只因在地铁上用普通话和家人通话,就被韩国人恶意推搡。
韩国对华心态存在极度撕裂:经济上依赖中国,情绪上敌视中国。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占其出口额约26%,芯片、汽车、化妆品全都依赖中国市场。但这种经济依赖与韩国部分产业受到中国竞争的压力并存。现代起亚十年前在华年销180万辆,2023年只剩11.2万辆;韩国对华芯片出口占比从50%暴跌至35%。同时,中国游客只有疫情前的三成,济州岛酒店空置率飙升。这些经济因素加剧了部分韩国人的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