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行业影响几何 销售过渡期与技术升级并行!从今年9月1日起,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关于旧车能否继续销售和上路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走访北京多家线下电动自行车门店发现,新国标实施后,线上门店正在进行新旧标准产品的切换。目前仍有在售的(GB17761—2018)国标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设置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旧国标车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从12月1日开始,不管是网上还是实体店,都将全面禁止销售旧国标车。经销商表示,近期正在清理库存,并对旧国标车给予一定的优惠。如到期仍有余货,厂家会直接召回。
新国标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并要求超过25km/h时电动机自动停止动力输出。为杜绝改装行为,新国标通过完善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等防篡改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增加互认协同功能,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从技术上提高了非法改装门槛。
目前,电动自行车产品普遍使用大量塑料作为功能件和装饰材料,以满足消费者对外观的个性化需求。但由于塑料本身具有可燃性,这些材料在发生火灾时会加速火势蔓延并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因此,新国标中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的要求。
为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新国标将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0公里至70公里,减少了充电频次。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节约了生产成本,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车型选择空间。同时,鼓励安装后视镜、转向灯,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副教授卢福永表示,新国标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核心安全问题,还促进了产业升级,提高了公共治理效能。交管部门更容易制定清晰的电动自行车类别管理标准,商务部门也可通过“以旧换新”等政策助力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