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提出一个引发市场热议的观点:中国股市或步入“整理牛”。这一论断基于当前市场特征与政策环境的理性判断,既非盲目乐观的“大牛市”呐喊,也非消极悲观的“熊市”预警。
李大霄口中的“整理牛”,核心在于“整理”与“牛”的平衡。“整理”指市场在经历前期快速上涨后,因短期获利盘累积、技术指标超买等因素,需要通过震荡调整消化压力,修复技术形态。“牛”则体现在市场整体趋势向上,政策面、资金面、基本面共同支撑中长期行情。从数据看,2025年9月以来,A股虽保持活跃,但指数波动加剧。例如,上证指数在突破3800点后,多次出现日内大幅震荡,个股分化明显。全市场成交量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显示资金参与热情高涨,但市场赚钱效应却从“普涨”转向“结构性”。
李大霄的乐观有其依据。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多重利好。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强心剂。新“国九条”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册制改革深化、退市制度完善等基础性改革提升了市场长期吸引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国债、指数基金等纳入投资范围,长期资金入市进程加速。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增强,高盛预测到2030年A股外资持仓占比有望从4.5%提升至9%。截至2025年9月,上证50、沪深300等核心指数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恒生指数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也具备修复空间。低估值为市场上行提供了安全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