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光,滋养心灵而无声。湖南这片热土上,涌现了众多扎根一线、坚守三尺讲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在全国第41个教师节之际,一系列报道将聚焦这些平凡却闪光的教育工作者,展现新时代湖南教师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貌与担当作为。9月9日,在湖南省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上,湖南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张晓兵教授发言,强调教师最大的成就在于培养出比自己更有出息的接班人。他以黄大年精神为底色,用十年耕耘交出了教学、科研和育人的三维答卷。
张晓兵带领团队将新冠检测试剂研发、国产仪器攻关等课题融入课堂,让学生亲手调试配方,理解课本上的化学公式如何转化为基层医疗中的“检测利器”。他说,当学生用他们研发的试剂缩短检测时间时,眼中闪烁的光芒让他坚信科研报国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十年来,团队牵头教育部“101计划”分析化学课程与教材建设,建成7门国家级金课,编写17部核心教材,组建2个分析化学国家虚拟教研室,联合130余所高校共建教学共同体。学生从“课堂提问者”蜕变为“科研攻坚者”,斩获60余项省级以上竞赛奖,其中12项国家级一等奖。
张晓兵认为,把真实课题搬进课堂,让学生直面国家需求,这是黄大年精神赋予的教学智慧。团队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在化学生物传感领域实现三项突破:研发20余种核心成像探针,被全国百余所高校采用;疫情期间首创核酸适体检测试剂,将检测时间压缩一半;攻克SPECT仪器核心元器件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让基层医院能低成本诊断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