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话题“一定要关闭免密支付和自动扣款”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关于免密支付功能的讨论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多名网友在网上分享经历,称自己的电子设备在开通免密支付后遭到盗刷,支付宝、微信等平台无故出现多笔扣费,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免密支付是指用户在进行支付时无需输入密码或进行其他认证,直接完成交易的一种支付方式,旨在简化操作步骤。然而,这一便捷功能背后隐藏着风险。对于部分不熟悉免密支付操作和风险的用户来说,使用这项功能可能在不经意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
不少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免密支付功能,随后面临乱收费的问题。这种情况常见于电商平台、会员开通以及二手交易平台等。儿童和老人也是免密支付风险的主要受害者,未成年人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免密支付,老年人则因误触开通而遭受损失。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涉及免密支付的投诉多达6.4万条,许多用户认为免密支付是“霸王条款”,不仅难以取消,还在未充分告知的情况下让用户开通。
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已达10亿人,免密支付渗透率较为稳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免密支付在移动支付用户中接受度较广。如果免密支付存在风险,潜在受害者人数将难以估量。公安部刑侦局曾建议广大公民关闭微信、支付宝的免密支付功能,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提醒消费者谨慎使用免密支付,避免资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