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的包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在地铁里,可以看到包的拉链上挂着毛绒玩偶;在商场里,有人的包缀满了马口铁徽章。无论是单肩包还是双肩包,经过这样的改装后,都深深打上了主人的印记。
毛绒玩偶是包上最常见的装饰品。从火到一只难求的Labubu、无欲无求的卡皮巴拉、迪士尼顶流玲娜贝儿和星黛露,到各地文旅局、博物馆推出的地方特色毛绒包挂,都可以随身携带,陪伴主人四处旅行。追星或追剧的群体则喜欢用文字挂牌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这些挂牌如同包袋上的鲜艳弹幕,用歌词或“梗”来辨别属于自己的群体。与人物形象不同,文字挂牌因为可读性强,还可以承载不同的功能。
二次元动漫界的包挂更是丰富多样,不仅可供改装的IP形象数不胜数,衍生出的周边产品种类也异常丰富。这些周边产品统称为“谷子”,来自商品的英文(goods)音译。
包挂不仅是装饰品,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心理学意义。社交媒体时代,表情包能快速直观地传递情绪和态度,微信状态可以轻松分享近况和心境。而包挂则将这种功能带到了现实世界。它不再是虚拟的代码或图片,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实体化表情包,是一句暗搓搓又明晃晃的个人宣言,是一块随身携带的“个人状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