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女士轻信花钱就能让儿子进国企,先后给对方8万元,结果儿子两次都没被录取,钱也不肯退。2023年和2025年,她儿子两次参加海南某国企招聘,她迫切希望儿子能进国企工作。同事称他妹夫的朋友认识这家国企老总,要花钱打点关系才能通过面试录用,陈女士先后掏8万元给他们。
接到陈女士反映的情况后,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凤翔派出所已传唤相关当事人到派出所接受调查。截至8月7日下午,相关当事人已退还陈女士5.8万元,并表示余款3天内付清。
陈女士是海口一家药店的销售员。2023年12月,其儿子参加海南某国企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并通过笔试。店里同事王某得知后,热心地说他妹夫的朋友认识这家国企老总,但需要花钱打点才能确保通过面试录用。为了让她相信,王某还展示了微信聊天记录。陈女士按要求预付了3万元给王某办事,但儿子并未被录取。王某称需再支付5万元,责怪陈女士没有及时再支付2万元,导致事情没办妥。陈女士感到被骗,要求退回3万元,但王某说退不了。
今年5月,陈女士的儿子再次参加这家国企举办的2025年度春季校园招聘,并顺利通过面试。王某再次劝她好好把握机会,让她直接联系他妹夫曾某。陈女士再次相信了王某的话,分三次将5万元转给王某的妹夫曾某。然而,儿子再次未被录取。陈女士多次要求退钱无果,王某等人不仅以各种理由推脱,还威胁称如果把事情说出去,将影响儿子今后找工作。
无奈之下,陈女士向媒体求助。根据她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分别联系了王某等人。王某称自己出于好心帮忙,钱通过妹夫给了杜某。曾某称给朋友杜某帮陈女士打点关系,杜某则解释钱分别给了关系人,退钱需要时间。
记者陪同陈女士来到该国企,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招聘程序包括报名、初选、笔试、面试、体检和录用等环节,面试由第三方主持,不存在收钱办事。建议陈女士报警挽回损失,他们愿意配合警方。
当日下午,陈女士向辖区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凤翔派出所反映情况,警方介入调查。截至8月1日,王某和曾某已退回陈女士4万元。8月7日下午,凤翔派出所再次传唤王某、曾某、杜某,责令他们退款。曾某向陈女士退回1.3万元,王某退还5000元,并表示余款3天内付清。
提醒市民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能人”,以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