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庆捐款倡议应立即叫停 道德绑架校友捐款。信阳师范大学为庆祝50周年校庆,向历届毕业生发起了“千班万元”捐赠倡议,要求每个毕业班级以班级为单位捐款,目标数额不低于一万元。尽管校方强调自愿原则,但这种做法仍让不少校友感到压力。
活动规定由各班联络人负责组织捐款,设定明确金额目标。这种做法看似自愿,实际上可能暗含道德绑架。一旦学校以班级名义发起捐款并设定数额,各个班级之间难免会相互攀比。如果某个班级的校友未能完成最低一万元的倡议,可能会受到议论。按一般班级50人计算,人均需捐200元以上才能达标。对于刚毕业还在还助学贷款的年轻人,或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校友来说,这笔钱并不算少。
讽刺的是,校方回应称目前最高班级捐款仅2000元,多数在100-200元之间,这恰恰说明了“万元目标”的荒唐之处。母校情深,捐赠本应发自内心。然而,当捐款被冠以“班级荣誉”之名,个人意愿就被集体压力所裹挟。这种把校庆办成“随份子过生”的做法,不仅让校友陷入尴尬境地,更损害了母校在校友心中的美好形象。
真正的教育情怀不应该用“份子钱”来衡量;真正的校友情谊也不应该被捐款数额所绑架。高校举办校庆可以组织校友返校活动、学术论坛、文艺演出,让大家重温美好时光。至于捐款,设立公开透明的基金会即可,愿意捐的随时都能捐,不愿意的也别强求。
如此损害学校声誉、让校友尴尬的捐款倡议,应当立即叫停。与其绞尽脑汁“算计”校友口袋里的钱,不如踏踏实实办好教育,让校友因为自豪而主动回馈。最好的校庆礼物是桃李满天下的成就,而非账面上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