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病毒引发关注,白纹伊蚊成为主要传播媒介。中山大学张东京副教授带领的团队采取“以蚊治蚊”的方法,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进行实验。
7月30日,该团队在佛山三水区南山镇释放了经过实验室培育的华丽巨蚊幼虫,这些幼虫能捕食白纹伊蚊幼虫。华丽巨蚊是伊蚊的天敌,雌雄成蚊均不吸血,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研究发现,华丽巨蚊的孳生环境与伊蚊幼虫高度重合,一条华丽巨蚊幼虫一生至少可以吃掉80-100条伊蚊幼虫,具有良好的防制效果和效率。释放华丽巨蚊幼虫大约一周后,中大团队将实地评估效果,希望借此提高防治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的效率。
过去四年,张东京团队在广州老城区小范围释放经辐照绝育雄蚊,发现释放区的雌蚊叮咬指数下降了70%-80%。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环保且特异性强的蚊媒防制技术。佛山禅城区祖庙街道也试点了“生物防治法”,通过释放携带沃尔巴克菌的雄性白纹伊蚊来降低蚊虫出生率。沃尔巴克菌无法感染人类等脊椎动物,释放的雄蚊不叮咬、不传病。
目前,该团队已协助当地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并向野外回放华丽巨蚊幼虫。这些幼虫均采自当地并在实验室培育,现在是它们重新回到野外参与对伊蚊防控的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