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基孔肯雅热是一种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疾病,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该病会人传人。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和关节痛等。她强调,在疫情发生地区应迅速采取灭蚊措施以减少蚊虫密度。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于22日对全球发出警报,提醒各国需做好准备应对基孔肯雅热可能的大规模爆发。世卫组织虫媒病毒小组负责人迪亚娜·阿尔瓦雷斯指出,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这种病毒可能导致大规模疫情,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压力。
大约20年前,基孔肯雅热曾在印度洋区域大规模暴发,影响了约50万人。大多数感染者会出现高烧、关节疼痛及疲劳等症状,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今年,法国属地留尼汪岛估计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同时,印度、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也出现了该病毒的传播。此外,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近报告了输入性病例,并发现了本土传播案例。
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广泛存在于多数热带国家。为应对这一挑战,世卫组织正在支持成员国研发实验室诊断方法、培训专业人员、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并扩大监测网络以便更好地追踪与控制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发展。
针对佛山市当前面临的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国家疾控局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已经派遣专家组前往指导和支持当地防控工作。据评估,佛山市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下一步将重点放在切断社区内的病毒传播途径以及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