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中国飞鹤股价在港股开盘后急剧下跌,盘中跌幅达到18%,最终收跌17%,市值一天内蒸发超过70亿港元。这已是自2021年峰值以来飞鹤股价暴跌78%后的又一低点,主要原因是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净利润下降40%,收入减少10%。过去五年,飞鹤的净利润从74亿降至12亿,投资者意识到奶粉行业的寒冬比预期更加严峻。
公司在公告中指出了四个主要原因。首先,生育补贴政策导致直接损失。2025年4月,飞鹤推出了一项12亿元的生育补贴计划,向孕产妇家庭发放人均1500元补贴,这笔钱直接从营收中扣除。其次,渠道库存压缩也影响了销售。为推行“鲜萃活性营养”战略,飞鹤要求经销商降低库存,缩短货架产品周转期,结果导致销量下降。第三,政府补助缩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过去每年数亿元的政府补贴在2025年大幅削减。最后,全脂奶粉的减值计提增加了成本负担,因原料市场价格波动,公司对库存全脂奶粉计提了减值损失。
人口危机是飞鹤面临的长期挑战。中国新生儿数量连续五年下滑,2022年婴儿奶粉行业规模缩水5%,2023年再降10%。飞鹤高管承认,新生儿每减少10万,公司就损失1%的营收基本盘。高端化战略也面临困境。主打产品星飞帆系列增速骤降至5.6%,远低于过去的30%。为了维持高端形象,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营销费用,利润被逐渐侵蚀。此外,渠道窜货乱象也影响了正规渠道的销售,代理商利润被挤压,飞鹤不得不进行全国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