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私用”行为何以屡禁不止 监管缝隙待填补。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西藏墨脱公路上发现一辆挂着海南琼B牌照的救护车一路鸣笛,让前方车辆让路。但游客发现该车并未执行急救任务,且车上人员都身穿便服,还停车拍照,疑似公车私用。
在救护车跨地区转运患者成为一大难题的情况下,这辆救护车却出现在墨脱县境内,令人惊讶。该车是否存在转运患者的行为,相关人员是否借机旅游,这些问题值得追问。
游客报警后,当地警方拆除了车上违法加装的标志灯具(警报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也要求三亚的责任单位进行调查,并严肃处理。
从个案层面看,此事件影响恶劣。当地公路狭窄,采取了双进单出的限号政策,这是针对道路资源有限的现状采取的合理举措。然而,这辆救护车无视其他车辆正常行进的需求,肆意干扰,引发公众愤慨。
救护车并不享有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特权”。若执行紧急任务,救护车依法享有特别通行权利,但必须规范运行;若未执行紧急任务,则必须遵守公共交通规则,不可鸣笛,更无权让其他车辆“靠边站”。反观该车相关人员,在与其他车主争执中强词夺理、飞扬跋扈,不仅暴露了自身的品质问题,也有损救护体系的公共形象。
类似事件频频发生,颇为扎眼。2025年1月,四川省射洪市一辆救护车被拍到在乡下摘柑橘;2019年12月,一辆沪N牌照的救护车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接机,上车的是几名提着免税品购物袋的时髦青年。
公器私用是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结果,也是监督监管机制存在漏洞的表现。此类现象屡禁不止,有时对相关事件的处理仅限于内部处理和批评教育,处理力度和威慑力不足。针对救护车“私用”乱象,需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违规成本,才能让某些人敬畏救护职责、严守行为边界。最新消息显示,三亚卫健委已责令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停业整顿,对所属全部车辆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并进一步依法依规从严查处。
希望更多地方汲取此事件教训,强化救护车体系管理,防止再次出现类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