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一男子因私家车位屡次被占,愤然踢开占位者放置的篮筐,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这并非孤例,此前恒大雅苑业主李先生花费15万元购买的车位被同一辆白色SUV多次强占,最终雇人用焊条封堵车辆,占位车主自知理亏连夜强拆逃逸。两起事件折射出当前停车矛盾中维权者面临的困境——当协商、投诉均无效时,激烈手段是否成为唯一选择?
从焊条封堵到暴力踢筐车位维权屡现极端案例
资料显示,李先生的车位纠纷极具代表性。占位车主不仅挪走业主放置的轮胎警示物,更在焊条封堵后反咬业主"违法扣车"。类似情形在福州、长沙等地均有发生:2023年长沙刘女士车位被占数月,最终同样选择焊死车辆;更极端的案例中,福州车主将占位车辆抛入河道,最终因故意毁坏财物罪获刑。这些事件暴露出物业协调乏力、执法介入滞后的共性问题。恒大雅苑物业坦言"无强制执法权",即便多次沟通仍难阻侵权行为。
律师解析维权边界自力救济不等于以暴制暴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曾庆鸿律师指出,根据《民法典》第267条,车位属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当公力救济失效时,焊条封堵等"必要限度内"的自力救济具有正当性。但2025年大方县法院判例敲响警钟:熊某因打砸占位车辆被判故意毁坏财物罪,即便赔偿损失仍获刑六个月。这警示维权者需把握尺度——安装地锁、留存证据、主张赔偿均属合法途径,但破坏财物或限制人身自由则可能涉嫌违法。
构建和谐停车秩序需多方合力
专家建议完善三方面机制:物业应升级智能识别系统,对屡次违规车辆限制进入;社区可设立"车位黑名单"公示制度;警方需建立快速响应通道。正如极目新闻评论所言,占位者公开道歉本就是社会责任,而维权者更应避免"以错纠错"。当李先生们不再被迫选择"焊条维权",当每个车主都敬畏他人产权,停车矛盾才能真正化解于萌芽。
目前哈尔滨警方已介入调查篮筐占位事件,事件进展将持续关注。这场关于产权意识与维权边界的讨论,或许将成为推动停车文明建设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