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江苏苏州、浙江杭州、衢州等多地机关干部体验送外卖、送快递之后,扬州的干部也穿上外卖服、骑上电动车进行了“沉浸式调研”。
近期,高邮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方青桥花了一个月时间兼职做外卖员,最终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一份带有“体感温度”的调研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异常天气补贴”,让骑手在暴雨天多一份保障,并建立更畅通的申诉渠道,让每一个被误解的骑手有处说理、有人撑腰。
这场特殊的体验始于今年8月高邮市委社会工作部召开的一场新就业群体座谈会。会上,当工作人员询问外卖小哥有什么诉求时,在场的小哥们纷纷表示:“现在挺好的,没什么特别诉求。”会后,方青桥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后,注册成为一名外卖骑手。工作之余,他利用早中晚时间体验送外卖工作,以身入局感受外卖骑手的酸甜苦辣。
然而,外卖员的工作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据报道,最让方青桥难忘的是,一天凌晨,为了准时把餐食送到,他赶路时磕到路牙,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腿上蹭掉一大块皮。当时伤口火辣辣地疼,餐盒摔得稀烂,还要自己赔付。那一刻他坐在路边,看着手机上的赔偿通知,真切体会到了在算法与时间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滋味。
在一个月时间里,方青桥跑了上百单外卖,手机里存下37条与骑手的聊天记录、21张街头照片、16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回到办公室,他重新审视“新就业群体关爱方案”,感叹政策的温度不该只停留在纸面上,只有真正经历过他们的经历,焦虑过他们的焦虑,才能制定出真正有温度的政策。
近年来,包括开网约车、送外卖在内的新型灵活就业方式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就业蓄水池,但由于其形态较“新”,如何增强权益保障的针对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全国多地陆续进行探索,安排机关干部沉浸式体验外卖员、快递员的工作。